杨磊的博客主站,搜罗全网有用的小资源!

Search trend: frp Linux Python 阀门 炉排 无人深空

Your cart (14)

Please install WooCommerce

中国古代,“黎民”与“百姓”,有何区别?

Thumbnail placeholder
楊蕾 的头像

“黎民百姓”这个词汇,在古装影视作品中绝对是个高频词汇,很多人也自然而然地认为“黎民百姓”就是一个连贯的词语,普遍理解为“普通大众群体”或者“广大老百姓”。其实不然,在古代中国,“黎民百姓”是两个词,即“黎民”和“百姓”,而且这两个词的含义也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
上古时代

一、“黎民”的由来

上古时期,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,大概是今天的山西、河北、山东以及北京地区,中华文明的始祖在这里先后起源,并逐渐形成了三个强大的部落集团,分别是神农氏炎帝、有熊氏黄帝、九黎氏蚩尤

中华三祖

据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,轩辕黄帝兴起之时,广施德政,发展军事,掌握节气,种植五谷,部落实力大幅提升。恰在此时,神农氏炎帝集团已经开始衰微,于是黄帝带领着训练有素的军队,与神农氏炎帝先后在阪泉地区展开了三次激战,最终炎帝战败与黄帝结盟融合,于是就有了“炎黄子孙”的说法。

黄炎结盟

然而,九黎氏蚩尤对黄帝并不服气。据记载,蚩尤曾发明了各类作战兵器,很会打仗,被后世称为“战神”,同时九黎部落风俗习惯与炎帝、黄帝部落也有较大差别,并且内部比较团结,战斗力很强。

最后,黄帝征集各方诸侯一起攻打蚩尤,与九黎氏战于涿鹿地区,活捉并杀死了蚩尤,同时很多九黎人也成了黄帝部落的俘虏。为了方便管理和区分,就将九黎族的俘虏统称为“黎民”。这些黎民没有家室,也没有姓氏,甚至还可能会被用来祭神或殉葬,可以说就是奴隶。

涿鹿之战

二、“百姓”的由来

起初,上古时代的母系氏族时期,只有能生孩子的女人才有姓,因此产生了“上古八姓”,即姬、姜、姒(sì)、嬴、妘(yún)、妫(guī)、姚、妊(rèn)。后来,随着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过度,男人逐渐成为了姓氏的核心。

到了炎黄时期,随着黄帝先后战胜炎帝、蚩尤等势力集团,黄帝部落联盟逐渐强大,而且联盟里面的姓也大幅增多。据记载,黄帝有25个儿子,其中就有14人获得了独立的姓。

黄帝画像

众所周知,古人喜欢用整数或者吉祥数形容统计事物,因此根据当时形势,黄帝就将联盟内的所有姓聚合在一起,统称为“百姓”,也可以说,在当时“百姓”是特指黄帝联盟的后裔。

另外,上古时期的“百姓”社会地位是很高的。据史籍《国语》记载,只有才华出众、有所作为、能够做官的贵族子弟,才能有幸被赐予姓,才能成为“百姓”。若是如此,那么“百姓”很可能是“百官”的意思,也可能是王公贵族的总称。

上古时期

三、“黎民”与“百姓”的发展融合

从上古时代到西周末年,因为奴隶制的存在,“黎民”与“百姓”虽然有很多融合,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区别。

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社会形势急剧变化,诸子百家思想活跃,军事斗争此起彼伏,致使传统贵族开始没落,平民阶层崭露头角,“黎民”与“百姓”的壁垒逐渐松动。

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

再到秦朝末年,陈胜、吴广大泽乡起义,他们喊出了震惊寰宇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。这是一个显著的历史标志——只有贵族才有姓氏的时代过去了,平民也可以有姓氏了。

从此以后,“黎民”和“百姓”的族群区别逐渐消失了,等到隋唐时期,这两个词基本上可以划等号了,也就出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“黎民百姓”的称呼了。


楊蕾 的头像

公司专车送货上门

全年无休,半夜值班

售后无忧,专业团队上门服务

为您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